上海自贸区设立

    2013年9月29日(农历2013年8月25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排众议”努力促成该项目通过。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上海自贸区是狭义的自贸区,即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上海自贸区获准大背景

中国面临“二次入世”:美欧自贸区谈判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两大自贸区都不包括中国,面对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的可能改变,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二次入世”危险。

中国经济换挡关口:在国际需求疲弱及劳动力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下,严重依赖出口已不行,且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仍较低,需经改革来谋出路。

上海保税区与自贸区差在哪里?

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自贸区与国境线)放开,二线(自贸区与非自贸区)管住”。

上海自贸区试点历程回顾

2009年11月 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2005年12月启用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6月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外高桥保税区及2010年9月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11年 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

2011年11月 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展现了中国特殊监管区尤其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情况。

2013年1月1日 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2013年2月28日 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2013年3月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4月18日 上海市商务委办公室主任邓福胜向媒体证实,上海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

2013年5月14日 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

2013年5月下旬 浦东自由贸易区试点方案经由上海市政府讨论并肯定后,上报中央相关部门,进入会签阶段。

2013年7月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8月30日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会议决定,上海自贸区将暂停部分涉外资法律,决定从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

2013年9月24日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内地政府日前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将解除上海自贸区的网禁,区内人士将可自由浏览包括全球两大社交媒体 Facebook和Twitter,以及《纽约时报》等报章的国外网站。

2013年9月27日 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9月29日 经历数月的筹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今日终于迎来挂牌。

延伸阅读:上海自贸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延伸阅读:上海自贸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上海自贸区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我们关注的人对此也有很多的想象,近期也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那到底上海自贸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给我们生活和企业能带来什么红利呢?恐怕这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一、开放涉及六大行业类别,其中三类和百姓相关

1)生活服务:允许外商独资建立生活服务实体,比如医院,不过我们的社保卡享受不了国外医院的服务。

2)文化服务:允许独资开设文化服务实体,比如夜总会,我们倒可以去那里去享受原滋原味的外国夜总会,我相信里面肯定特别规范,收费还不低。

3)金融服务:这个有意思。炒股的朋友可能希望能通过上海自贸区抄国外的股票:美国股票自金融危机以来,上涨了130%;德国的上涨了124%;多让股民羡慕;中国的不好意思,只有27%;但只能炒国内的A股,这让一直亏本的股民失望了。

其实这样分析下来,上海自贸区好像和我们都没多大关系,也没什么实惠可得。

二、实际上,上海自贸区是一项重大工程

不少人将上海自贸区形容为改革开放的4.0版本,但这个好像和老百姓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没有红利怎么叫改革?其实,上海自贸区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后来搞了市场经济、还有特区经济,这些改革措施,让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也攀升至世界第二。然而前路仍任重道远,很多根深问题仍未解决,比如全球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中,中国没有一家;比如市场化程度还很低,权利机构干预过多;比如贫富差距问题、养老问题、腐败问题等等。新的改革措施亟需出台。

第一次交锋,从自贸区的建立开始

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排众议”努力促成该项目通过。为什么阻力重重,不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是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中国离国际接轨还非常遥远

大家应该非常熟悉这两个词:国际接轨、中国特色。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叫做与国际接轨;对利益集团有利的,叫中国特色。而实际上,我们离国际接轨还比较远,比如我们粮食价格,比国际价格要高,是我们政府给农民做了很多补贴才维持稳定的价格,如果真的要放开农业,或者半放开,估计很多农民直接破产。比如我们的成品油价,涨的时候总是比国际油价涨得要快,降的时候总是比国际油价降得慢。比如我们的购买国外的汽车,费用很高,而在国外购买,费用很低廉,如果真的放开,国产汽车估计也要消失大半。所以说,我们和国际接轨还远得很。

一直保护着不一定是正确的

我们为了支持国产产品,很多方面我们政府是给予非常优惠的政策的,同时也给予了大量的补贴。现在我们找一个试点,较大程度开放一些行业,大量减少权力机构干预,看看在开放和没有保护及权力机构干涉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这一步,我们必须要大点步骤踏出去。我们一直捂了那么多年,捂出了中铁的刘志军,捂出了中石化的高层集体腐败,捂出了公款吃喝风。国家已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

据说在上海自贸区办理一个公司流程,仅需4天。中小企业主,可能对此羡慕不已,国内我们办个公司流程,一般都是30-40天,那是10多倍效率的差距。前段时间中央台也报道相关新闻,说一个北方的小伙子为了办一个什么证件来的,来回跑了6趟,行程3000多公里。一个南方小伙子为了办理一个公司,前后跑了11趟。我想这些事例,申请吉尼斯纪录那肯定很有竞争力。为什么自贸区可以4天搞定,其他地区都不行?不需要问为什么,你懂的。所以自贸区的成立,里面的很多成功经验将可以逐步被借鉴使用,而且如果自贸区开得成功,那么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到那时候,我就看看办证需要跑3000公里、需要来回跑11趟的地方政府脸面往哪搁。到时候就不是李总理的压力了,就变成了地方政府官员的压力了。(据说,目前正在申请建立自贸区的已经有20多个地方在申请,其中广东和天津很可能是来不及等待上海自贸区的试验结果而开办的下一个自贸区。)

改革要有红利,无红利不改革。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应该说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4.0版本,这不仅仅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对我们广泛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期待的开始,我们天天在做梦,中国梦,希望早点实现。红利就在前方,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这个页面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